楼市限购限贷升级,股市行情不明朗,债市风险事件频发……在当今这样一个“财富焦虑”的时代,如何摆脱现状,在更好地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财产储备的扩充已成为高净值人群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6月15日,由国际金融报社主办的“2017国际理财先锋机构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在上海举办。在分论坛上,国际金融报社总编辑、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与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晓宇、中国银行总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赵建平、华瑞银行行长朱韬、浦发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何刚、浙商证券副总裁李雪峰共同探讨了时下热点问题——“大资管时代,高净值人群如何配置资产”。
风险事件频发
投资如何避雷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规模迅速成长。随之而来的是,资产配置需求日益旺盛。
然而,今年以来,银行、保险、券商等各行业的产品都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金融行业严监管、防风险的形势也越加明显。在此情况下,高净值客户人群该如何来识别风险,避免“踩雷”呢?
对此,李雪峰表示,投资者需要考虑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如何获得绝对收益。如果能够保证绝对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富会获得不错增长。而要获得绝对收益,那么就要抓好大类资产配置理论与实践工程。
何刚称,投资选择越来越多,风险也多样化。对投资者的建议就是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希望投资者拥有一双找到专业机构的慧眼,拥有一颗坚持资产配置的平常心。
朱韬认为,不同的需求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中小投资者而言,投资总额较小的情况下,资产配置不是主要矛盾,寻找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是最有效的风控方式。而对于亿级甚至百亿级超高净值的客户而言,家族信托将是未来的方向。
赵建平则表示,就区别诈骗风险来说,主要看机构给你的收益率与市场的普遍收益率是否符合。一个正规机构的所有产品都是公开披露的,投资者最好还是要选择专业的金融机构。
张晓宇指出,投资者首先要对自己的资产有所区分,如风险资产、避险资产、保障资产,长期资产和短期资产。其次,要有资产配置的概念。多做被动投资,少做主动投资。多做机构投资,少做个人投资,但是要找靠谱的机构。
张晓宇进而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先看风险提示,再看利益演示,而且要多看风险提示。
A股相对低迷
配置有何良方
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家庭财富第一季度增加了2.5万亿美元,超过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数据。其中,仅股票资产就增加了1.3万亿元,相比之下,中国A股市场的资产价值却缩水得比较厉害,处于低迷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高净值客户该配置哪些资产?
对此,李雪峰表示,未来一年,两种类型的产品值得推荐:一是基于经典价值成长理念背景下的投资。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要追求性价比。所谓“性价比”,在股市里面,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安全登记。无论从短期还是比较长的眼光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尤其中国股市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位,存在结构性的机会。二是“固定收益+”类型的产品。“固定收益+”类型的产品虽然要牺牲一定的流动性折让,但承担相对比较低的风险。
何刚认为,全球经济还处于一个混沌期,投资者对美股不用盲目乐观,对中国股市也不用盲目悲观。在坚持大类资产配置和长期投资的基础下,大部分客户还是应该以银行方面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作为一个打底的资产配置,同时可以去积极地关注这些消费领域的优质资产的股权投资,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赵建平也认为,目前我国处于金融去杠杆阶段,监管较严,整个市场较为波动,高净值客户在做资产配置时可以以固定收益为主,蓄势待发,找机会。此外,赵建平还建议,从长期的角度来讲,投资者还可以做一些黄金投资。其中,熊猫金币是不错的选择。
张晓宇则建议,当前局面下,投资者做资产配置时应降低高风险资产占比,多做避险性资产、保障性资产并且应开始注重功能性资产的配置。
“前段时间流动性太大,我看不到市场上有特别好的系统性机会,因此高风险一类的资产占比可以降低了。而在功能性资产配置方面,由于现在已经开始全球化,我们的后代可能不一定是在国内,所以要把传承的功能考虑好,包括你的税务规划等。”张晓宇解释称。
外汇管理加强
海外机会在哪
相关数据显示,一些发达国家的个人投资者一般会将个人资产的25%拿来做全球的配置,而目前中国数据是10%,存在一定的空间。但目前来看,国家对外汇使用的管理明显加强,换汇要填写具体用途申请书、发卡机构需上报境外消费超千元的交易行为……在这一背景下,海外资产配置机会在哪里?
赵建平认为,从外汇的角度,央行对国家外汇,特别是对个人海外投资实际上是管制的。因此赵建平推荐,有意向配置海外资产的投资者可以选一些比较好的北上基金。“当然,如果客户在海外有钱,也可以找好的海外机构去做些资产配置,以达到投资者在国内外双边的平衡。”赵建平表示。
“真正有价值的资产都是确实有成长的优质公司,这是所有金融投资最核心的。”朱韬建议,投资者可以配置一些有确定性成长空间的资产。
而张晓宇则针对前段时间热门的境外保险配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上来讲,他并不反对投资者做一些包括保险投资在内的境外投资,但是还是要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因为每一个地区的关于保险的要求、监管的要求以及演示的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包括一些疾病的定义都是不同的,但很多人在购买保险的时候都没有看到这点。
何刚指出,在与客户的接触过程中发现,有的只是盲目地看到短期汇率波动,或者是跟从性购买。要去做境外配置时,还是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跟风。“在境外,法律法规和一些投资标的跟境内差异性大,所以还是要选择合适的机构,真正把产品了解透以后再去做决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