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是指: 第一、要素投入集约化。即避免盲目投资,尊重市场规律,让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由市场来决定,让资源由市场来配置,产品价格由市场来形成。第二、农业生产手段科技化。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过去我们所理解的农业现代化就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今天这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技术含量高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的现代化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人的现代化。即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居民。这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人才支撑。所以我们提出培养农村建设的各类人才与职业化的农民。这里面包括技术、文化、经营管理、销售等各个方面的人才;第二、环境的现代化。除自然生态环境外,还包括良好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
因此,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过去单提“农业现代化”不同,这是党和国家文献中首次明确增加了“农村现代化”这一内容,将“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如何实现农业及农村现代化呢?一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党中央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明确了“三农”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将“三农”工作放在首位的基本倾向。应坚持这一方针,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稳步推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二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三农”领域的短板表现在许多方面,应分步、有序地加以解决。在短期,着力消除绝对贫困,加快补齐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短板,确保农村与城市同歩实现全面小康;在中期,抓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乡村治理能力;在长期,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三要持续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是内含于乡村振兴之中的。应按照乡村振兴20个字的总体要求,把握乡村“五大振兴”的重点任务,在统筹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内逐步缩小与城市的发展差距,对外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好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相比较而言,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差距相当大。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