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几个主题介绍
商誉怎么摊销的?
1、即后期上市公司的商誉处理方面将不再是前期的商誉减值测试,而是转变为商誉摊销。直白一点就是后期上市公司通过公司并购的举动累积的商誉值,如果需要计提损失,就需要通过定期摊销来完成。
2、商誉摊销是指由于科技进步及同行业竞争,而会在购并过程中将商誉成本在可用年限中以摊销的一种会计方法。
3、商誉摊销是新准则规定商誉确认后,持有期间不再摊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要求,企业如果拥有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的,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4、应采用直线法摊销。除非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该种情况下其他方法更为合适。”第46段“每期的摊销额应确认为费用。”并且规定“商誉在初始确认后,其有用年限通常不超过20年。
5、将商誉立即注销,即在合并日将商誉入账后,随即冲销合并企业当期收益或留存收益。对商誉不摊销但进行价值减损评价。在有效的经济寿命期内进行摊销。
商誉减值或改摊销?商誉这颗“雷”没这么容易拆
大部分咨询委员认为,相较于商誉减值,商誉摊销能够更好地实现将商誉账面价值减记至零的目标,因为商誉摊销能够更加及时、恰当地反映商誉的消耗过程。
简单理解,净利润减掉了“商誉支出”的部分,当A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数值多于商誉时,即使商誉减值,仍会是盈利状态;反之,净利润数值小于商誉时,A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就由盈利变亏损,产生了所谓的“商誉减值爆雷”。
商誉减值是指上市公司购买的子公司没有预期那么赚钱,在重新评估所收购公司的价值后,需计提商誉。也就是说之前收购的公司买贵了,现在需要在净利润中扣掉多花掉的钱,即收购公司通过商誉减值来弥补在收购时所产生的亏损。
商誉摊销是什么意思
商誉摊销是新准则规定商誉确认后,持有期间不再摊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要求,企业如果拥有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的,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摊销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将资产化费用平均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为期末结转“摊、转、提”的一种。
商誉就是指可在将来期内为运营产生经济利润的潜在性经济效益,可能就就是指同等条件下,可以获得高过正常的资本利润率所产生的意义。
其它商誉属无形资产,第十七条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
会计学中的商誉是什么意思?
商誉是指购买方支付的超过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只在企业合并中产生。商誉可以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自创商誉在会计上不予确认,不列入资产;合并商誉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并予以确认,列入资产。
商誉是指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通常是指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的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这是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是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与同行企业比较,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