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几个主题介绍
- 1、文艺复兴三个发展阶段的典型建筑分别是哪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 2、为什么慕尼黑圣母大教堂隔了50年才建那两个圆顶?
- 3、德国国会大厦的历史
- 4、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 5、建筑史有关问题,比较难
- 6、罗马万神殿顶上的洞是怎么回事
文艺复兴三个发展阶段的典型建筑分别是哪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佛罗伦萨的建筑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初期(15新世纪),以罗马的建筑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旺期(15世纪初至16新世纪上半叶)和文艺复兴时期末期(16世纪中叶和末叶)。
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府邸,维琴察圆厅别墅等。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开端是真的写实因素开始出现。早期的时候是文艺复兴还未成熟,但是能感受到一种质朴和纯真。上期是古典艺术发展绘画比较繁荣。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了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为什么慕尼黑圣母大教堂隔了50年才建那两个圆顶?
1、慕尼黑最著名建筑可以说是圣母教堂即慕尼黑大教堂(有两个绿色“洋葱头”尖顶的双塔建筑),教堂建于15世纪,但教堂的尖顶却一直没有竣工。
2、除了在艺术和建筑方面的成就,该家族在科学方面也有突出贡献,赞助了达芬奇和伽利略这样的天才。这些惊人的成就使得美第奇家族被称为文艺复兴教父。1419年,科西莫委任布鲁内勒斯基继续未完成的花之圣母大教堂。
3、德国慕尼黑最佳旅游时间 去慕尼黑旅行,需要注意夏秋季节日夜温差的变化。
4、这座教堂大圆顶是继罗马万神庙之后的又一大圆顶,是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的杰作,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
5、慕尼黑最著名建筑可以说是圣母教堂即慕尼黑大教堂(有两个绿色“洋葱头”尖顶的双塔建筑),教堂建于15世纪,但教堂的尖顶却一直没有竣工。
德国国会大厦的历史
年10月3日德国人民在国会大厦前庆祝了国家的重新统一,同年12月20日,第一届全德联邦议会确定柏林为统一德国的首都,国会大厦则被定为德国联邦议院所在地。
大厦还是存在的,虽然战争对他的破坏非常之大,但是后来经过内部的重新设计和外部的复原,依然是德国标志性建筑。他仍然保留了建筑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标志,就是遗憾地缺失了一部分当时的建筑艺术。
德国的国会大厦是德国最有权利的建筑,同时也是希特勒政权最后的象征。在苏联军队对德国议会大厦发起了几次强烈的进攻后。然而,几千德军仍然坚守议会大厦。宁可战死,也不愿意向苏军投降。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特色 学习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古典风格,并且发展了‘柱式’的概念。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注重对称和比例的追求,建筑师们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设计,使建筑物的各个部分达到视觉上的和谐和平衡。这种追求对称和比例的特点,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给人一种庄严、稳重的感觉。
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意义(同时也是开山之作)的建筑是美第奇宫和圣母百花大教堂,这两座建筑都有布伦涅斯基主持建造。
建筑史有关问题,比较难
1、(1)古希腊剧场多利用山坡逐排升高,多围露天建筑.而古罗马的剧场,斗兽场独立于市中心,剧场形制于与希腊晚期基本一样,只是化妆间扩大了,成为一栋庞大的多层建筑。
2、1)中国建筑主要包括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园林建筑、陵墓建筑和民居五大类。
3、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
4、,以卧室为例,简述决定房间面积大小的因素:房间的使用功能,人体必需及舒适的尺寸等。房间的使用功能决定存放的物品数量、大小等,人体必需的尺寸:高度、长宽以及活动空间的最小尺寸等。
罗马万神殿顶上的洞是怎么回事
建筑倒塌的原因是屋顶太重,外墙无法承担全部推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历代在教堂外围建了峰峦迭起的外围建筑,想把教堂箍住,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万神庙穹顶开的圆形洞口,就是为了将日光、空气和雨水这样的自然元素引入室内,以便体现出伟大和永恒的意义。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古罗马的万神庙用的是石材,内部又没有壁画等涂料,雨水等对建筑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万神庙是圆形的,穹顶直径达43米,顶端高度也是4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它中央开一个直径9米的圆洞,象征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联系。
罗马万神殿 是古代罗马城中心供奉众神的神殿,建于公元120-124年间。
它的主体呈圆形,顶上覆有直径达43米的巨大穹顶,这个跨度直到19世纪还无可匹敌。支撑穹顶的墙垣高度与穹顶半径大体相同,这种简单明确的几何关系使万神殿的单一空间显得格外完整,暗含宇宙的意味。
圆洞的设计把神像和天联系起来,这种神秘感是东西方宗教都在追求的,万神庙所展现的宏伟把这种神秘感扩大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柱廊的装饰虽然是沿袭了原有的形制,但是这些科林斯廊柱把圆形的主殿衬托的甚为庄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